土地革命战争前夕
南方的农民运动蓬勃兴起
而大连地区的广大农民
却遭受着日本殖民统治当局的
重税盘剥和残酷压迫
为了与全党的工作中心转变相适应
中共大连地委指派
中国共产党党员谢在勤
到旅顺胡家村进行建党活动
把革命的火种播撒到
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大连农村
1927年5月
东北地区第一个农村基层党组织
展开剩余89%中国共产党胡家村支部
在中共大连地委的直接领导下
在旅顺建立
胡家村党支部的建立
为培养骨干、发展党员
开展农村革命运动
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
残忍盘剥激发革命火种
大连市旅顺口区城区西北方的双岛湾街道,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是造就一方福地的天然佳境,胡家村正坐落于此。
曾经,珍贵的星星之火在这里悄然闪耀,虽几经周折,却顽强坚守,照亮一片天空。如今,漫步胡家村,耀眼的不仅仅是整洁惬意的生活环境、挂满笑容的幸福面庞,还有那不时跃入眼帘的红色主题雕塑,默默诉说着这片土地的不凡经历。
与建立东北地区第一个农村基层党组织——胡家村党支部时隔94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这个曾经点燃星星之火的村庄,再次迎来了足以载入史册的高光时刻。
2021年6月28日,随着东北地区第一个农村基层党组织展馆正式开放,深藏在这片沃土中的那段鲜为人知的红色历史,原汁原味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循着历史的足迹回溯,这里的先民是“闯关东”人后裔。当年,他们的先辈肩挑儿女背井离乡,一路历经千难万险,才得以在这片梦想中的土地上扎根生息。
从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沙俄强租旅大,再到日俄战争、日本殖民统治,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不仅饱尝地主无情剥削的痛苦,还不得不忍受殖民统治者的压榨。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渴望,让不甘的情绪慢慢集聚,革命的火种开始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悄悄萌芽。
胡家村党支部旧址。 据《红色大连》
2
一封神秘的“贺寿邀请信”
那个点燃火种的人,叫谢在勤,是胡家村党支部第一任书记。他是土生土长的胡家村人,生于1904年。15岁的时候,他离开家来到大连,先是做学徒,后来到亚东银号做了会计。
同为旅顺人,又是同龄人的王立功经常来亚东银号找谢在勤聊天。在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谢在勤的爱国热情逐渐高涨。1926年春,在时任中共大连地委青运委员的王立功的介绍下,谢在勤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由于谢在勤在亚东银号活动次数较多,后来不慎被掌柜发觉,掌柜怕遭日本人怀疑连累自己,于1927年年初将谢在勤解雇。中共大连地委书记邓鹤皋对他说:“你到农村去,着手发展农民党员,宣传爱国主张,积极准备条件,待有时机,扩大党的队伍。”回到家乡的他如鱼得水,迅速开展工作。
1927年5月,在中共大连地委的直接领导下,东北地区第一个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国共产党胡家村支部正式建立起来,谢在勤为党支部负责人。
1927年6月间,谢在勤收到了邓鹤皋寄来的一封信,大概内容是:老大庆寿,请你去祝贺。谢在勤心领神会,立即去大连见邓鹤皋。原来,邓鹤皋的意思是让谢在勤去参加全国劳动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邓鹤皋交给他一封介绍信和大洋100元,谢在勤连忙乘船赴上海,又换车去武汉参加了大会。
会议闭幕后,谢在勤返回了胡家村。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大连中共党组织又委派他去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学习。
3
唯一幸存下来的党支部
党组织及其领导人民开展的反帝爱国斗争,引起了日本殖民统治当局的恐慌,他们加快了镇压步伐。1927年7月,大连中共党组织遭到第一次严重破坏,中共大连市委书记邓鹤皋等约50名党团员、进步分子不幸被捕。
旅顺胡家村党支部是大连中共党组织第一次遭破坏时,唯一幸存下来的党支部。这个党支部没有因为暂时失去党的领导而放弃工作,他们结合当地实际办农民夜校,在教农民学文化的同时进行革命宣传。
1927年,八七会议(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召开后,党中央为了统一领导全东北的工作,再次决定筹建中共满洲省委。中共满洲省临委决定派中共牡丹江市委原负责人杜继曾及中共大连市委原宣传部长纪幼柏到大连进行组织恢复工作。
他们到大连后,立即来到旅顺胡家村,领导党支部继续开展工作。1927年12月初,中共大连地方党组织重新建立了有“三正式,两候补”的中共大连市执行委员会。
1928年1月,中共关东县委员会成立,曲文秀为书记,杜继曾为农运部长。
胡家村党支部在杜继曾的亲自过问和领导下,工作日见成效。党支部深入双岛湾盐场,领导工人开展“反对剥削,增加工资,改善生活”的罢工斗争。但是,由于组织力量比较薄弱、参加人数较少等原因,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1928年4月,中共关东县委书记曲文秀被捕叛变,致使大连地下党组织又一次遭到严重的破坏,大批共产党人被捕入狱。胡家村党支部彻底地失去了组织联系,活动被迫中止。
胡家村党支部在大革命时期虽然仅存一年的时间,但在培养骨干、发展党员、开展农村革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所留下的精神则如星星之火,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大连地方党组织领导农民运动的一大亮点。
4
从隐蔽走向公开
时光在不屈的斗争中飞逝。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伟大的转折点。8月22日,250名苏联红军在旅顺土城子机场降落,解除驻旅顺日军武装,日军投降,旅顺解放。同年10月上旬,中共旅顺市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在隐蔽的状态下大力开展党的工作,旅顺由此成为苏军军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特殊解放区。
那时,尽管作为东北地区第一个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胡家村党支部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多年,但其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革命火种并未熄灭。在党的领导下,胡家村村民珍藏在心底的火种被迅速点燃,他们积极响应号召,先后开展反奸清算、减租减息、土地调剂、生产自救等运动,广大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提高与改善。
为了支援全国的解放战争,胡家村妇女积极为前线将士做军鞋,家家户户参与其中,将满腔希望和感激之情密密匝匝地纳进鞋底。
1949年4月1日至3日,中共旅大区活动分子大会在旅大工人文化宫召开。在这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正式向全社会公开。
党的领导成为贫苦大众的政治依靠,成为领导一切事业的核心力量。从此,人们开始向幸福生活大踏步前进。
东北地区第一个农村基层党组织展馆馆藏的盐工日常劳作冬夏衣服。
5
一幅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坐拥依山傍海的自然资源,并没有让胡家村人踯躅不前。深入骨血的红色基因早已刻下烙印,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深知奋斗不息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胡家村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赓续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徐徐铺展,成为旅顺口区第一个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的乡村。
一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在引领村民奔小康的征途上,胡家村的红色基因始终光芒四射。
老书记徐学伟带领大家广种樱桃,成功地把樱桃的栽培技术引进胡家村;共产党员谢新国在弥留时刻写下遗言,将遗体捐献给祖国的医学事业;共产党员胡传英病逝后捐出眼角膜,将光明留给陌生人……正如当年胡家村党支部的传奇身世一样,身边平凡共产党员的不凡事迹,在村里广为传颂,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前行的动力。
如今的胡家村五彩斑斓。“红色胡家村”成为学习党史的重要打卡地;科学规划利用生态的“绿色胡家村”,让百姓的幸福感大大提升;保障海洋生态安全的“蓝色胡家村”,将自然景观禀赋发挥到极致;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橙色胡家村”,让生活空间尺度更适宜、功能更齐备;围绕“胡家村大樱桃”等金字招牌的“金色胡家村”,影响力正在持续扩大中……
在红色基因的持续引领下
当初苦不堪言的“穷沟沟”
早已蜕变成了
令人艳羡的“福窝窝”
青山依旧
绿水长流
它们静静守护着
这片长满故事的土地
默默注视着无数前赴后继的身影
见证着奋斗无悔的不朽力量
来源:大连晚报
发布于:北京市晶顶网配资-杠杆配资官网-股票场内配资-炒股如何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