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今年的主题是“Don't Miss a Beat(律动不息)”。
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人数高达3.3亿。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高居各类疾病之首,因此被称为威胁健康的“头号杀手”。
在老龄化加速的情况下,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整体防控形势非常严峻:一方面,患者的基数庞大,发病率持续攀升;另一方面,中老年患者往往面临着“多病共存”的问题。“多病交织”的状态可能会导致“1+1>2”的叠加危害。
图源:视觉中国
胸痛的元凶竟然不在心脏
在日前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央视网发起、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学术支持的“带疱伤心,主动联防”世界心脏日公益科普活动中,来自心内科、皮肤科、疼痛科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们从各自的专业出发,进行了一场有关“心血管共病”联防新路径的跨学科探讨。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心内科副主任钱菊英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谈道:“我国老年心血管疾病的负担逐年增加,合并症多、器官功能衰退、并发症发生率高等因素是关键问题。这类患者通常面临用药复杂、治疗负担重等问题,甚至因管理不当会导致病情反复。因此,加强中老年人群‘多病共管共防’具有重要意义。”
在心脑血管疾病中,有相当一部分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早在201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就率先提出了“泛血管疾病”的概念。过去,心血管科医生主要负责看心脏血管问题,神经科医生看脑血管问题,血管外科医生看周围血管问题。其实这些疾病可能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共同的病理基础,如果能够多学科协作,把患者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就能够更好地治疗疾病。为此,中山医院成立了“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旨在打破单病种壁垒,实现多学科协作。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四高共管”,呼吁将各类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风险因素纳入协同防控体系。“四高”是指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以及超重或肥胖。“我们很少看到一位患者只患有冠心病、高血压或高血脂,尤其是中老年人,可能上述问题会同时存在。对这些疾病进行协同管理,实现一起达标,能让患者得到更大的获益。”钱菊英教授说。
除了“四高”,还有一些疾病也威胁着心血管健康,其中感染性疾病最容易被忽视,比如带状疱疹。
葛均波院士表示,很多人都携带着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一旦过度疲劳、免疫力下降,就有可能发病,且会顺着神经分布,俗称“蛇缠腰”“生蛇”。值得注意的是,带状疱疹有时候会表现为胸痛,需要与心血管疾病进行鉴别,尤其是在皮疹没有发出来之前,病人如果表示左胸痛,就比较难鉴别。
在此次科普活动中,来自多家医院的医生们共同解读了一起“心血管谜案”。63岁的张阿姨是小区里出名的“养生达人”,她虽患冠心病多年,但一直按时吃药、定期复查,病情控制得很稳。可就在上周,她突然胸痛昏倒,抢救时心脏甚至停跳了2分钟。后来经过医生的悉心诊断,才找出了元凶——带状疱疹。
多位专家齐聚中山医院共话“主动联防”,探索心血管共病联防新路径。
带疱伤心,痛上加痛
心血管疾病叠加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并非小概率事件。超过90%的成人体内潜伏着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约三分之一的人在一生中会罹患带状疱疹,中国每年的带状疱疹病例数超600万例。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疼痛科、康复科执行主任郑拥军教授表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都是带状疱疹的高风险人群。
疼痛是带状疱疹的典型症状之一,可贯穿于病程的全过程。这种疼痛如灼烧、电击、刀割一般,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出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疼痛时间还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心血管疾病有可能引发带状疱疹“痛上加痛”。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分会主任委员、上海长征医院心内科主任梁春教授指出:心血管疾病患者患带状疱疹后,疼痛程度可能更强,对生活带来的影响也会更严重、更持久。与此同时,带状疱疹也可能反过来加重心血管负担。带状疱疹发作后,患者短期内的心梗风险上升68%,脑出血和中风风险增加78%。因此,心脑血管病患者一旦得了带状疱疹,不能只想着止痛、抗病毒,还需要加强血压的控制、血糖的管理,加强抗血小板的治疗。
“心血管疾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后,往往面临更高的疾病管理难度和治疗成本。对他们来说,做好两者的共管共防,对本身的疾病控制和减轻感染性疾病的叠加负担都有积极意义。”郑拥军教授补充道。
面对像带状疱疹这类的“伤心风险”,积极预防才是关键。专家建议,高风险人群,如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应主动接种疫苗,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人群并非疫苗接种的绝对禁忌人群,他们需要科学地把握接种时机。如果处于疾病稳定期,可通过接种疫苗来降低罹患带状疱疹的风险。接种前可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其他专科医生咨询,进行科学接种。”浦东新区新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花迎雪表示。
钱菊英教授告诉记者,欧洲心脏病学会曾推出有关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相关共识,呼吁心血管疾病人群重视感染性疾病的免疫接种。除了带状疱疹外,还有一些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比如肺炎、流感等也要积极预防,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接种相关疫苗,减少罹患这些疾病的风险。
据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所长黄卓英透露:目前上海共有70多家门诊可以开具疫苗健康处方,为高风险人群提供个性化的预防建议。通过在慢病诊疗中同步落实共病预防措施,有助于控制疾病进展、减少共病或并发症发生。
晶顶网配资-杠杆配资官网-股票场内配资-炒股如何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